- 瀏覽其他頁面:
- 減低生活耗水量的八個簡單方法
- 對抗香港空氣污染
- 對抗氣候變化的六種方法
減低生活耗水量的八個簡單方法
香港人每日平均耗用 130 公升食水,是全球人均耗水量最高的城市之一。按照我們現時的耗水量推算,食水很快便會供不應求,到了 2050 年每人每日可能只剩下不足100公升的食水可以使用。香港食水來自東江流域,供水量有限,而且價格昂貴,如果我們不改善現況,減少用水量,情況只會繼續惡化。
傳統的節約用水方法包括縮短淋浴時間,以及刷牙時關上水喉。但除此以外,還有其他方法可把耗水量減低至可持續水平,讓香港以至全球的人類及自然生態受惠。以下是八個有助減低水足印的簡單方法:
節省 7 公升:停止購買即棄水樽。製造一個水樽過程所耗用的水,是其容量本身的兩倍。攜帶可重覆使用的水樽,每次填滿可節省 7 公升食水,更可為您節省金錢。
節省 10 公升:要精明地選購印刷品。單單製造一張紙就要耗用十公升水。
節省 60-160 公升:洗衣機每次洗濯衣服耗用超過 56 公升食水。妥善把衣物儲起再一併放進洗衣機,以盡量提高能源效益及節省食水。
節省 200 公升:珍惜剩下的食物,全球七成可供使用的新鮮食水用於農業,製作一件簡單的芝士三文治就已耗用 211 公升食水。把吃剩的的食物留待下一餐食用或讓客人帶回家,以免浪費製作過程中耗用的食水。
節省 1,500 公升:選購二手 T恤或與朋友交換,代替購買全新的衣服:能成功節省原本用以製造一件全新襯衫的 1,500 公升食水,您看起來將更有型有款。
節省 2,400 公升:一星期茹素一次。製作一個漢堡包就需要用上 2,400 公升食水,而這是香港人 18 天的人均耗水量。
節省 3,500 公升:不要把剩餘的煮食油倒入排水口。當污水流回大自然,只需一公升的油就能污染 250,000 公升新鮮食水。換言之,每湯匙食油就能污染 3,500 公升食水,嚴重破壞社區及野生生物賴以為生的水源。
節省更多:自發或透過捐款給大自然保護協會(TNC)種植樹木。森林及草原能阻止泥土及污染物流入並沾污水源,特別在市區。大自然的潔淨水源能為地球創造更健康的社區。
對抗香港空氣污染
醫學雜誌《刺針》的一項研究指出,每年因污染而死亡的人,多於世界各地所有因戰爭及暴力而死亡人數的總和。在香港,我們正面對兩大令人頭痛的空氣污染問題——由柴油車輛帶來的市區街道廢氣,以及於本地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內由汽車、船舶、工廠及發電廠排放引發的區域性霧霾。
嚴重的空氣污染危害健康,尤其是數以百萬計的香港市民都在繁忙的道路附近居住和工作。若您曾在空氣極差的日子外出,一定有親身感受過它對肺部和大腦的影響。一項由香港大學進行的研究發現,香港的空氣污染每年令至少1,500人早死。空氣質素每況愈下令公共醫療成本上漲,人才卻步,削弱經濟發展機會,阻礙本港的國際地位。
我們必須一同對抗空氣污染問題。那麼,如何才能確保香港人得以呼吸清新空氣?
選擇綠色交通工具
香港的車流密度是全球之冠,車輛停止時排放大量廢氣,嚴重影響空氣質素。可幸的是,香港同時擁有全球其中一個最高效率的公共交通運輸系統,乘搭巴士、小巴、渡輪及鐵路穿梭各區,就如自駕車輛一樣方便省時。從今天開始,減少駕車次數,向呼吸清新空氣的目標向前邁進一步。
選用環保車輛
若您必需駕車,則可以選擇較環保的駕駛方式,加入成為香港逾萬架電動汽車中的一員,避免選用柴油汽車。主要汽車生產商推出愈來愈多不同型號的電動汽車,它們的性能與速度相比汽油車輛不遑多讓。駕駛電動車既有型,又環保,何樂而不為?
節省能源
雖然看似不明顯,但採用節能電器及緊記關燈,的確有助紓緩空氣污染問題。發電過程本身就是導致空氣中碳排放增加的一大元兇,雖然香港政府目標在 2020 年前增加天然氣使用率至五成,但我們仍然非常依賴進口煤來發電。節約能源,關掉沒有使用的電器、購買附有「能源標籤」的家居或辦公室器材。
加入我們,種植清新空氣
種植更多樹木,以自然方法對抗污染問題。TNC 科學家發現,全球每人只要每年投資港幣 $11在城市種植樹木,即能令6,800萬人顯著減少吸入懸浮粒子。因此,要對抗空氣污染,種植樹木是其中一種最具成本效益的投資。樹木同時亦可吸收空氣中的多種污染物,如臭氧、氮氧化物等,並減低環境空氣中的污染物濃度。TNC 已於全球各地種植 2,300 萬棵樹木,請參閱我們的種植清新空氣報告以了解更多。
得到您的支持,我們在未來將可享有清新和潔淨的空氣,以至更進一步。請即捐款:每月只需捐出港幣 $500,即可協助種植 500 棵樹——數量足以為 2,000 人提供全年所需的清新空氣。
對抗氣候變化的六種方法
氣候變化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核心議題,香港亦不例外 —— 香港的暴雨次數比以往頻密,維多利亞港的水位亦持續上升。香港已承諾在 2030 年前將碳排放量降低 26-36%(相較於 2005 年的水平),並正在推行一系列對抗氣候變化的措施,包括逐漸停用煤及提高建築物的能源效益。
減低導致全球暖化的因素及所帶來的影響也是 TNC 的首要工作之一,但我們不能單單依靠團體和政府來解決問題,更需要的是從個人做起。您選擇的食物、使用的電器,交通以至旅行方式等,都影響著整個地球。因此,改變您的生活習慣足以帶來重大的改變。以下的小貼士,助您從日常生活著手對抗氣候變化:
對抗氣候變化的小貼士












相關文章

2018「自然大作為」
在2017, 22個學生團隊落實了一系列關注節約能源、室內空氣質素、如何減廢以及保護野生生物多樣性議題的項目。專家評審團及嘉賓以投票方式選出表現最突出的4個小組,分別為ProjectR、LPC Lamp Lite-ers、SWiTCH及emPOWER。

探索香港的自然生態美
萬丈高樓的城市景象可曾讓你感到喘不過氣來?不妨在課餘、工餘時間或週末到戶外探索一下,讓豐富的大自然一次又一次地為你帶來驚喜!美麗的自然生態與風景在香港俯拾皆是, 等著你用心發掘和欣賞。

立即去片,跟莫文蔚「看看」滇金絲猴
我們很榮幸邀請到TNC名人大使莫文蔚小姐(Karen)到訪我們在中國雲南的滇金絲猴保育和植樹保育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