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洋公路意外頻生:為長途旅者—海龜建立安全的遷徙廊道
在海洋公路上,海龜常遭漁船誤獲,成為「海洋公路」的意外受害者。在成功開發預防誤獲的捕魚技術前,巴基斯坦的漁民正帶頭放生意外捕撈的海龜和其他海洋生物。
我們的海洋,有如一條高速公路,環繞著世界各地。
在海洋公路上,海龜常以長距離的遷徙,回到出生地繁殖下一代... 然而旅途中,海龜、還有同樣進行長途遷徙的海洋生物,經常遇上捕撈中的漁船,成為意外捕撈,又稱「混獲」(by-catch) 的受害者。
作者Lotus Vermeer發表的另一篇文章中,以「海洋公路上的殺手」比喻漁船以刺網(gillnet fishing)、延繩釣(longline fishing)等捕魚方式,令非捕捉目標—如海龜、鯨魚、海豚等海洋生物被意外捕撈致死。
每年,有數百萬噸的海洋生物被意外捕撈。科學家估計,在漁業總捕獲的海洋生物中,有630億磅為意外捕撈(佔約40%總捕獲量),當中每年有超過4萬隻海龜被延繩釣的魚鉤誤捕。
為此,大自然保護協會(TNC)在全球60%吞拿魚的所在地、佔約全球三分之一深海延繩釣漁業活動的西太平洋和中太平洋地區(Western and Central Pacific),推行漁業改革。
從帛琉(Palau)開始,TNC與當地政府與當地政府合作,測試新的延繩釣作業,包括使用不同的漁具、魚餌和捕魚方法,以減少意外捕獲如海龜一樣的非目標海洋生物。
在成功研發出新的延繩釣作業前,並得到漁民廣泛使用前(一些位於亞洲及太平洋的小型漁業地區,漁民需要更多時間,接受並採用新的捕魚模式)。
因此,在成功淘汰刺網、延繩釣等「海洋公路上的殺手」前,我們必須同時尋找拯救被意外捕撈受害者的方法。
當中,WWF巴基斯坦辦公室就提出安全釋放被刺網纏繞、屬誤捕的海龜。4年前,當時觀察員在一艘捕捉吞拿魚的漁船上執勤,發現有4隻海龜被刺網纏,他隨即記錄發現地點、重量及海龜品種,以用作評估海龜遭意外捕撈的頻率,漁民在經過4-6小時的作業後,其後漁民出於好意,將這些海龜放回大海
然而,從觀察員錄影片段中,能看到漁民在解開被刺網纏繞的海龜後,並未理會牠有沒有受傷,並棄置於甲板上任由太陽曝曬,導致牠們脫水。最終,海龜喘着氣,被拋回大海,從背部入水的牠更開始下沉,難以判斷牠是否存活。
為了讓觀察員了解保護海龜的重要性,不要對處於困境中的海龜造成傷害,他們以圖畫展示正確解開海龜、放回大海的方法。其後的錄影片段,能看到漁民有確實遵從。
後來,透過口述、手提電話或相機的錄影片段,我們看到漁民嘗試以最好的方式將海龜放回大海,更細心避免在解開漁網或釋放過程中弄傷牠們。對於漁民積極的響應,並成功釋放約每年逾三萬隻海龜,我們感到非常欣慰。
在完全消除「公路殺手」前,這些漁民的自願行為,可以挽救不少在海洋公路上,遇上意外的海龜與更多海洋生物。
故事還沒結束:我們開展了提升漁民意識的項目,令他們不但可拯救海龜,還可安全地釋放其他意外捕獲的物種。事實證明又一次成功了。我們開始收到有關釋放其他物種的錄影片段和資料,包括長須鯨 (baleen whales)、海豚 (dolphins)、鯨鯊 (whale sharks)、太陽魚(sunfish)、海蛇(sea snake)、海鳥 (marine birds)、蝠鱝(manta)及魔鬼魚(mobulid rays),甚至有一條阿拉伯座頭鯨 (Arabian Humpback whale) 和朗氏印太喙鲸 (Longman’s beaked whale)成功被釋放,成為北阿拉伯海(Northern Arabian Sea)的新紀錄。
過往,漁民只會把牠們扔回海中,不太關心其死活。他們更會把海鳥煮來吃,而鯨鯊和魔鬼魚就會拿到當地市場出售。
在我們建立安全的遷徙廊道,改變傳統高破壞性的捕魚方式前,巴基斯坦漁民的做法,絕對是各地漁業必須實行的。
額外資料:TNC 的科學家和駐守各地的團隊,亦制定了尋找及移除廢棄漁網的項目,親自培訓漁民識別和拯救被纏繞的鯨魚。我們開發的新技術,能更有效協助團隊定位,以及時解救被纏繞的鯨魚—拯救行動分秒必爭,因為鯨魚一旦被纏繞,有可能無法浮出水面呼吸。
原文由 Moazzam Khan 撰寫